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更希望亲子关系一如孩子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许多家长都很头疼,觉得这个时候孩子叛逆、暴躁易怒,甚至抑郁爱哭,成绩下降,亲子之间充满火药味,一句话未说完就要吵起来,家长既生气又伤心,但对此却束手无策。其实,亲子沟通不畅,孩子甚至比父母还要痛苦。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认为,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容易导致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因此家长需要更加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倾听孩子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缓和亲子关系,当好顾问,为青春期的孩子赋能。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需要更加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当好孩子的顾问,为青春期的孩子赋能。林洁松 摄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资料图片)
青春期孩子在生理上出现了很大变化,身高蹿得很快,伴随着性的成熟,心理特征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对此,陈洁婷认为,青春期孩子有了更清晰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很强,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可以独立做决定,遇到事情会探究有什么意义,别人会怎么看待我等等。他们更加关注外貌,对不喜欢的衣服、发型、脸上的痘痘都在意,觉得很多人关注自己,容易自大也容易自卑,对贬低的评价很敏感。他们的大脑快速发育,但尚未发育完全,很难控制住自己,而且身上的激素变化剧烈,情绪容易波动。他们时常感觉很矛盾,既渴望独立又事事依赖家长,希望需要家长时家长就会出现,平时不需要时家长会安静地待在一边。
生活中,不少青春期孩子变得敏感易怒,与家长交流变少,对一味说教非常抵制。有些家长与青春期孩子关系剑拔弩张,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有些妈妈说起这种亲子关系时感到心酸无奈。
陈洁婷分析认为,11~12岁是孩子确定“谁喜欢我”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天真、多变、缺乏安全感,焦点是希望让人接受,这时候家长的作用是提供保障;12~13岁是孩子探索“我是谁”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好奇、易怒、不稳定,焦点是寻求自我,这时候家长的作用是肯定孩子显露的长处;14~15岁是孩子探索“我究竟属于哪里”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合群、冲动、喜欢寻根问底,焦点是结交朋友,这时候家长的作用是了解孩子的“圈子”;15~16岁是孩子探索“为什么我不能”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叛逆、冒险、勇于尝试,焦点是追寻自由,这时候家长的作用是帮助孩子树立价值观;16~17岁是孩子探索“我如何才能变得重要”的阶段,主要特点是标新立异、理想化、不切实际,生活焦点是展示卓尔不群,这时候家长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培养才能;17到18岁是孩子探索“我将来做什么”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关注未来、积极主动、对未来有畏惧心理,焦点是面对毕业,这时候家长的作用是关注孩子的选择。
父母容易踩到的雷区
陈洁婷分析认为,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经常会踩到一些亲子关系的雷区,导致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父母不妨听听青春期孩子的心声,了解一下孩子无法忍受的事:爸爸妈妈从来都是不敲门就进入我的房间;总是拿我和别人比较,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眼里只有学习,却看不到我的努力;总是对我说一些侮辱性的话,骂我笨,说我丑;干涉我交朋友,说我朋友坏话;觉得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一直在批评我;不顾我这么大了,还动手打我;必须什么都听他们的,我连穿衣服都不能选,还摔我手机,骂我沉迷网络;答应我的事情总是做不到,等等。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干预,还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他好”,在衣食住行、学习娱乐方面都帮孩子做决定,父母觉得这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却觉得这是“被当做小孩子,被束缚手脚,没有选择余地”,非常厌烦,想要反抗。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妨更新观念,只要大的原则把控好,规定好底线就行了,如“不能赌博、不能夜不归宿”等,其余的让孩子自己做主即可。其实,父母眼中的“最好”未必就绝对正确,何况孩子需要经历错误。
有的父母只看到孩子不对的地方,内心很着急生气,便严厉批评指正,原想用“激将法”激发孩子的好胜心上进心,不料却因此伤害了孩子的自尊。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希望自己都是对的、好的,会被父母或其他人欣赏和喜欢。面对父母的严厉批评,孩子首先是情绪不好,接着是竖起“保护壳”,把家长隔离开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有人爱的”,当父母的言语或做法伤害到孩子自尊心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受伤的感觉(严重的还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即使父母讲的有道理,但为了保护自己,也不愿意听。
运用亲子沟通技巧助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亲子之间该怎样沟通,又有哪些技巧呢?对此,陈洁婷认为,亲子沟通中有更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家长不妨用建设性言语与孩子交流,用鼓励代替批评与指责,更多关注孩子积极的一面,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沟通是互动的,对方的反应与你有关。比如,家长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听后会很生气,并摆出生气的样子,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这样时也跟着生气了,并用轻蔑的语气贬低孩子,让亲子之间充满火药味,因此,家长在觉得孩子难沟通的时候,也应检视自己的做法很可能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家长好的变化会引发孩子好的变化。
沟通的第一步是倾听,核心是父母要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父母要想的是帮孩子解决问题、纠正孩子的错误,在倾听的时候,主角是孩子,家长要听事情,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听情绪,了解孩子的感受、心情;听需要,了解孩子希望得到什么。
当孩子觉得生气、委屈的时候,需要家长的安慰和支持,家长可以采用一些沟通小技巧: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不说教、不打断,说话时要注视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倾听的最佳时候是与孩子单独相处时;面部保持自然放松的微笑,适时回应,引导孩子把话讲完;询问孩子感受,并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讨论可以怎么办。
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不要当裁判,要当顾问,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孩子,给予孩子选择权,遇到事情时用商量的口吻,当意见不合的时候,与孩子商量有没有其他解决方式;排除原则问题,可以适当让孩子做主;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也许孩子有些想法过于自大,家长不必急于纠正,可以友善地提醒;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是底线,绝对不能触碰,如吸烟、喝酒、夜不归宿等;经常正面肯定孩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多肯定孩子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正向行为;父母要保持一致的管教方式,不要一个严厉而另一个袒护。
总之,家长要充分尊重青春期孩子,当好孩子的顾问,为青春期孩子赋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李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