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是改变生活居住条件,改变我的生活质量,改变我所有的想要的这种精神状况。你说是吧?我很希望我们这块老城区,到我再回进来的时候,是一个新气象、新景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阿凤阿姨说起好不容易等来的旧改征收时,感慨万分……
在黄浦区,像阿凤阿姨这样居住在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的居民不在少数。这些简屋陋室,不少距离中心商圈仅一步之遥。一侧是高楼大厦,另一侧则是局促又脏乱的老房,对照鲜明。建国东路143弄,就是这样一片老宅。期盼旧改是居民们多年以来的心愿,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跟随居委书记陈瑜,我们来到了居委会对面的许老伯家。许老伯的妻子在旧改启动之前,不幸因病去世。老人说,老伴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告别这间阴冷潮湿的朝北房间。一想到相濡以沫了大半辈子的老伴,终究没能等到旧改签字的那一天,许老伯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落泪。
许老伯家一共22平米,纵使室外艳阳高照,屋内却完全晒不到太阳。这个朝北的开间被分隔成了客厅、卧室和阁楼三个区域。在这间朝北屋子,许老伯一住就是30年,尤其到了梅雨季节,更是让一家人苦不堪言。
因为屋子小,为了能洗个热水澡,老人只好“螺丝壳里做道场”,在厨房一侧改建了一个简易的冲淋房。也正因为现实的迫切需求,这次旧改征收一启动,老人就第一时间签了约,选择拿钱,计划在女儿家附近全款买房。
从许老伯家出来,一转身就回到了主弄堂,非机动车和各种生活搭建挤占了弄堂的大部分区域。拍摄间,一位阿姨上前和我们聊了起来。阿姨叫阿凤,在弄堂里住了几十年。得知我们在采访,阿姨热情地说要带我们逛一逛。建国东路143弄这条老弄堂最窄的地方不足两米宽,对于这片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土地,阿凤阿姨是如数家珍。
对于老弄堂里的弊端,为人爽快的她也是直言不讳。屋子狭小逼仄、拥挤不堪,违章搭建、私拉电线的现象也不少。
阿姨在这个弄堂里有两间承租房,由于房屋围着弯弯曲曲的逼仄“一人巷”而建,因此楼与楼之间距离非常近,甚至窗户一打开,就可以和对面楼里的邻居握手。“握手楼”的说法,也由此得来。阿姨说她已经签约,不少东西都已打包完毕,即将搬到过渡房。才买了一年多的家具空调,以及一台跟了她多年的咖啡机,都将跟着一起搬走。
阿凤阿姨感叹,现在的征收就是改变生活居住条件,改变生活质量,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她非常希望我们这块老城区到我再回进来的时候是一个新气象新景象。
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一家家居民走出蜗居,告别陋室,迁入了新居。那么,隔了大半年,许老伯和阿凤阿姨,现在过得如何呢?节目播出前,记者跟随居委书记陈瑜见到了两位老人。许老伯如今住在长宁区哈密路上的一处小区。这里是许老伯的暂住处,旧改签约之后,他就租了这间两室一厅屋子,和孙女一起暂时过渡。如今,住进了朝南的房子,老人的心情也比之前愉悦了很多。
许老伯告诉我们,他用征收款购买的三室一厅新房正在装修。从老房子开始就陪伴在身边的小狗小猫也见证着老人的崭新生活。
而暂住在大木桥路上的阿凤阿姨,也生活得有滋有味。陈瑜和社工贝贝的到来,让阿姨又回忆起了过去相处的点滴。
为了欢迎大家,阿凤阿姨说,她要拿出自己的拿手绝活——泡咖啡。
虽然还未住进新居,但无论是阿凤阿姨还是许老伯,对未来都是满怀憧憬。
随着零星旧改的持续推进,旧区改造这项民心工程的“阳光”,将实实在在地照进蜗居简屋,照拂期盼实现安居梦的百姓。让人体面的居住,有尊严的生活,这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诠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嬿)
关键词: